山东边防创造国际维和“中国模式” 走进联合国讲堂

中新网济南5月30日电 (记者 梁犇)由山东省公安边防总队组建的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期间探索建立的军警联合勤务机制和应急处突等级响应机制,被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称为国际维和的“中国模式”进行推广,“中国模式”第一次进入联合国维和讲堂。

中国公安部、中共山东省委、省人民政府30日下午在山东省济南市联合召开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公安部为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记集体一等功。

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由山东省公安边防总队于2013年底组建,历经五次选拔、六次培训,于2014年12月以全员全优的成绩通过联合国甄选,2015年3月进驻利比里亚任务区,2016年3月完成任务,回国归建。

据中国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政委牟玉昌介绍,面对任务期延长、执勤任务增加、埃博拉疫情肆虐、生活条件艰苦等严峻考验,防暴队忠诚使命、不惧生死,圆满完成巡逻防控、武装护卫、骚乱事件处置等维和任务。完成固定哨位值守61320小时,开展各类巡逻勤务375次,累计动用警力35776人次,枪支31619支次,弹药1152683发次,行驶里程92630公里。

“中国防暴队的遂行勤务量、巡逻里程量、信息采集量、应急反应速度、处突专业水平5项综合行动能力评估指标在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8支防爆队中均排名第一。”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李培森介绍称,该支防暴队探索建立的军警联合勤务机制和应急处突等级响应机制,被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称为“中国模式”进行了全面推广,并在联合国举办的防暴办主任培训班上被作为范例引用,“中国模式”第一次进入联合国维和讲堂。

李培森说,利比里亚任务区气候恶劣、条件艰苦、物资匮乏、热带疾病肆虐,给防暴队执勤生活带来极大困难。防暴队员狠抓卫生防疫,有效应对了埃博拉、拉萨热、疟疾等20多种热带传染病的威胁。

维和警察防暴队中担任一分队教导员的王健,是冲在第一线的战斗队员,“刚到第一个月就瘦了10斤,一年瘦了30斤。”王健告诉记者,利比里亚气候炎热,缺少蔬菜,很多维和队员到达利比里亚不久就出现了各种不适症状。

“有便秘的,有拉肚子的,还有各种其他的症状。”防暴队队长张广保一年归来,黑了不少,说起在利比里亚的这一年,感慨万千。“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任务期原定是八个月,后来根据联合国的要求,又延长到了一年,加上之前的五次选拔,六次集训,仔细算来,已经离家两年了。”

出发前,维和警察防暴队在寿光采购了30多种蔬菜的种子,还请教了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习了无土栽培技术,“但是把温带植物在热带种植,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防暴队员李青波说,赶上利比里亚的雨季,刚种上的种子,一场大雨就冲没了,赶上旱季,一滴雨都没有,种子也很难存活。

通过反复实验,克服各种困难,防暴队开垦菜地2000余平米,成功种植黄瓜、丝瓜、空心菜等10余种蔬菜,确保了队员每周都能吃上1次新鲜蔬菜。

维和期间,不少队员身患疟疾、湿疹、失眠等疾病,3名队员痛失亲人、14名队员父母或家属身患重病、5名队员妻子分娩、8名队员新婚久别。李培森表示,防爆队员经受住了复杂局势和恶劣环境的特殊考验,展示了中国警察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和纪律操守。

中共山东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江汀在表彰大会上表示,向利比里亚派遣维和防暴队,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履行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的一项战略举措。维和行动中,防暴队全体官兵不畏艰险、顽强战斗,英勇应对各种困难风险,为维护利比里亚的和平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服务中国整体外交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

鉴于中国第三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的优异表现,联合国决定将中国防暴队换防到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部署,联合国向全体140名队员授予“和平勋章”。(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

最新

热门

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