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高科技汽车:能上天能入海 不烧汽油不用电

  腾讯科技讯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如今,无论是自动驾驶汽车还是纯电动汽车恐怕都已经不再令我们感到惊讶了,但美国专业汽车媒体Oncars此次为我们评选出的6辆“属于未来的车型”或将会让你重新找到对汽车技术的热情。

  1. AeroMobil 3.0

  一家斯洛伐克公司AeroMobil计划于2017年销售一款他们创造的全新交通工具:AeroMobil 3.0。据悉,AeroMobil 3.0可以在短短数秒时间内从汽车变为飞机。该车子以汽油为燃料,在满油状态下的续航里程达到了700公里,最高时速则达到了每小时200公里。而且该车的机翼可以折叠,因此完全可以像普通汽车一样停放,只是比普通汽车长了不少(足有6.1米)。

  因为AeroMobil 3.0具备了一定的低空飞行能力,因此AeroMobil还为其配备了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自动导航系统以及降落伞系统。

  2. Rinspeed sQuba

  Rinspeed sQuba是由瑞士企业Rinspeed设计的一款水陆两用汽车,并基于莲花Lotus Elise车型底盘打造而来,曾经在2008年的日内瓦车展首次亮相。该车采用了三电机的传动系统,整车质量仅为920公斤,因此完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另据国外媒体介绍称,这款潜水跑车车内所有电路设备都被密封在防水盒里,以避免在水中行进时进水导致电路失效。

  在动力方面,Rinspeed sQuba在陆地上行驶时的极速为124公里。而当该车进入水中行驶时,底盘两侧的螺旋桨将起到推动作用,极速为每小时5公里,但当该车潜入到10米深的水下时,其极速将降低为每小时3公里左右。

  3. Avtoros Shaman 8x8全地形越野车

  Avtoros Shaman 8x8采用铝塑混合材料的轻质车身结构,驾驶人员可以同时控制8个轮胎的转向。据悉,该车的动力系统采用了来自依维柯的F1C 3.0升涡轮增压柴油引擎以及6速一体变速箱。虽然该车售价及量产计划都尚未确定,不过已经经过了厂商多年的预量产测试。

  4. Skateboard概念车

  Skateboard是一款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滑板设计的概念车型,该车型仅仅配备了四个10英尺大的车轮,并可以在需要停车的时候进行折叠。从目前我们收集到的消息来看,这一车型恐怕暂时还仅会停留在概念设计阶段。

  5. NanoFlowcell Quant E

  NanoFlowcell Quant E是全球首部完全由盐水驱动的跑车,具体来说该车采用的是一种新型液态电解质电池,这种电池采用盐水作为存储能量的介质。盐水会通过两个水箱之间的隔膜形成电荷,电力则会被储存和分配给超级电容器。

  在动力方面,该车采用四轮驱动,搭载四台电机,每个电机负责驱动一个轮胎。车里配备每个容积为200L的正负极电解液箱,QUANT E极速可达349/h以上,续航里程为400-600km,最大输出马力则达到920匹。从目前我们获悉的情况来看,公司确认这款车型未来将会在欧洲作为公路车型使用,其量产版本也正在研发之中。

  6. BMW GINA

  BMW GINA的全称是“The GINA Light Visionary Model”,是宝马设计的一款织物材料概念跑车,最早于2008年6月10日在慕尼黑正式对外发布。其中,GINA一词是“Geometry and Functions In 'N' Adaptions”(适应N种可能的几何函数)的英文缩写,该车由BMW设计总监克里斯-班格勒(Chris Bangle)所带领的团队设计,他们将其称为“挑战现有原则和常规工艺的一次重要尝试”。

  据悉,该车型的最大特点是车身面料使用无缝织物材料覆盖了整个金属结构。由于采用了这种设计,驾驶者几乎可以随意改变车的外形。而且GINA车门以折成V字形的方式打开,当关门时则会完全平滑地关上,司机还可以通过车头的裂口来触及发动机。此外,GINA的内部构造也相当富有创意,比如当司机坐入驾驶室时,方向盘和轮距会调节到合适位置,车座枕头则会自动上升以让司机能更加方便地进出汽车。

  参考消息网5月20日报道 英媒称,谷歌为无人驾驶轿车注册了一种专利粘性涂层的专利,能够在撞人时减少对行人的伤害。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站5月19日报道,当发生自动驾驶汽车冲撞行人的情况时,汽车引擎盖、前保险杠以及侧面的特殊涂层会将行人牢牢粘住,以避免受到二次伤害的可能。

  一位研究交通安全的教授说,这种新概念能够在汽车撞行人时减少创伤。

  报道称,谷歌没有说是否准备在其无人驾驶汽车上应用这种概念。

  英国拉夫堡大学研究交通安全的教授莫里斯说,这种概念确实有其优点。

  谷歌解释称,当行人受到车辆撞击时,行人所受到的大部分伤害并不仅仅是由一次撞击引起的,而是由于他们会再次撞击地面或者其他车辆所引发。

  粘性涂层上面有保护性涂层,这样粘性层在行驶中不会沾染上尘屑。

  专利文件说:“汽车最初撞上物体后,涂层破裂令粘性层暴露。”

  报道称,谷歌从2009年后一直在测试无人驾驶汽车,谷歌公司表示这种汽车的自动驾驶行程已经超过了100万英里(约合160.9万公里)。

  无人驾驶汽车测试中发生过一些小型碰撞事故,最严重的事故是同巴士相撞,而且谷歌的每月报告说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其他车辆的驾驶员失误造成。

  英国皇家事故预防协会的道路安全负责人凯文·克林顿说,在开发防止行人被撞的技术的同时,开发减少相撞伤害程度的技术也很重要。

  他对BBC说,谷歌的专利是个有趣的例子,说明了目前汽车技术发展得多么迅速。他说这种技术显然需要开发和测试,确保可靠而且不会到来臆想不到的后果。

  参考消息网5月17日报道 外媒称,无人驾驶汽车预计将在移动、安全和便利方面开创新时代。交通研究人员说,问题在于人们将过度使用这类汽车。

  据美联社5月15日报道,专家预见到,这些机器人车辆将送孩子去上学、上舞蹈课和进行棒球训练;残疾人和老年人将获得新的出行能力;通勤者将可以在上班路上工作、睡觉、吃东西或看电影;人们可能会更多待在家里,因为他们可以派自己的汽车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去取网上订购的杂货。

  研究人员认为,行驶里程将飙升。虽然不太确定这是否意味着交通拥堵情况会相应增加,但显然存在这种可能。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汽车业专家加里·西尔伯格把这比作智能手机的问世。他说:“它将是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预计未来5至10年就能见到可在有限条件下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而在未来10到20年或许会见到在大多数条件下都能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

  根据位于亚特兰大、丹佛和芝加哥的焦点团体的调查结果,毕马威预测,无人驾驶汽车的按需服务——想想通过优步(Uber)和利夫特(Lyft)等打车应用叫到的无人驾驶汽车——将导致两个年龄群体的出行量呈两位数上升,分别是65岁以上人群和16至24岁之间的人群。

  美国去年的汽车行驶里程创下3.1万亿英里(约5万亿公里)纪录。根据毕马威的计算,到2050年时,上述两个年龄群体对无人驾驶汽车使用的增多将使每年的里程数再增加2万亿英里。

  报道称,无人驾驶汽车预计将让出行变得更安全廉价。鉴于90%的交通事故都是人为错误造成的,无人驾驶汽车预计将大幅减少事故量,并令保险和维修开支减少。

  科进│柏诚公司可持续运输业务经理劳伦·艾萨克在一份报告中说,在无人驾驶这条道路上有一个分岔路口。该报告预言,无人驾驶汽车的前景将要么是乌托邦,要么是噩梦。

  在最理想的情形下,拥堵将减少,因为无人驾驶汽车和卡车更安全,行驶速度也更快,行车间距也将缩短。公路车道可能变窄,因为汽车不需要现在这么大的余量。导致交通拥堵的事故量将减少。但是,只要无人驾驶汽车与常规汽车共享道路(这种局面可能持续数十年),上述优势就将是有限的。

  但是,到时候的情形将取决于一场社会转变:即人们从驾驶私家车转向通过一款手机软件迅速叫一辆专门提供商业服务的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将成为超级高效的车队,接送前往同一个方向的多名乘客。

  艾萨克说,如果无法说服一大部分人高效地与陌生人分享机器人车辆并继续使用公共交通方式,那么拥堵噩梦将随之而来。

  研究发现,只要半数出行仍然通过常规汽车来完成,那么行驶总里程就将增加30%到90%。这说明,哪怕大规模分享无人驾驶汽车,也将意味着交通拥堵加剧的状况将持续很长时间。

  随着人们选择时速远超100英里的汽车而不是乘飞机前往数百英里以外的城市,航空公司也可能面临新的竞争。为了保持竞争力,运输部门将必须重新考虑自身的服务,特别是考虑到无人驾驶方式将令拼车服务更廉价。

  据国外媒体报道,日前科技网站venturebeat撰文阐述了互联汽车市场前景以及该行业出现的诸多创新,列举了从互联汽车的消费级应用和服务到相应的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诸多服务。无论是新兴的科技公司,还是老牌的汽车厂商,都在争相以新的商业模式涌入互联汽车市场。

  在2012年之前的15年中,汽车行业似乎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并没有什么明显改观。但在2012年汽车行业的创新拐点出现了。特斯拉向公众展示了真正意义上的互联汽车概念,其可以远程访问车辆数据,并通过无线接入解决相关问题。自动驾驶汽车也由概念成为现实,谷歌以及汽车零组件供应商Delphi开始在美国各地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原型。此后,在短短四年的时间内,互联汽车市场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16年,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涉足专车服务、汽车售后OBD(车载诊断设备)适配器以及汽车租赁共享等互联汽车业务。

  以需求为导向的商业模式

  自2012年以来,按需发展的双边市场开始成为普遍认同的商业模式,也成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主流。叫车服务Uber以及Lyft的成功引来了业界的争相效仿,其中有儿童专车接送服务HopSkipDrive以及Shuddle,还有网络汽车租赁服务Wheeliz。T Dispatch甚至建立了基于互联网的车队管理平台,通过它用户甚至可以即时找到车队服务。

  但是到2015年12月之后,按需发展的叫车服务市场迎来了行业洗牌,一些公司纷纷退出。近期,共享乘车初创公司Sidecar被通用收购,而儿童接送服务商Shuddle因融资困难关停了旗下业务。总的来说,在公司运营中他们共募得资金4700万美元,但相比于Uber所募得的83亿美元以及Lyft所募得的20亿美元来说,这一数字仍无法与行业巨头抗衡。尽管在共享乘车市场Sidecar是无可争议的先驱,但由于运营和资金问题而被迫出局。

  不少人认为Uber尤其在美国市场是无可争议的行业老大,即便如此,这也仅仅是2016年的暂时情况。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Uber以及Lyft两家公司的服务体验不相上下,因为许多司机都在同时使用两款应用。随着两家公司同时进入通勤拼车市场,不同客户对不同服务品牌的倾向性可能使不同公司提供的服务再次出现差异化竞争。除美国市场之外,Uber在中国市场的最大竞争对手是滴滴出行,后者已经募得资金53亿美元。此外滴滴出行已经与Uber在美国市场的最大竞争者Lyft、东南亚市场的Grab以及印度市场的Ola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

  在过去的几年内,叫车服务市场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关于行业激烈竞争、公司巨额估值、劳工法律纠纷、市场业务扩张以及战略合作伙伴等各色消息。叫车服务市场最终是否会归于平静?目前,这个市场依旧在不断地重新定位。市场主导者在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业务、创建全球化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同时其他跟风者不断关心在自己的小众市场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利润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在印度市场,The Porter、Blowhorn以及Let’sTransport等公司的最后一英里快递业务在持续增长。这些公司可帮助用户将任何东西送到任何地方。但考虑到印度当地科技含量低但效率超高的饭包快递员(dabbawallah lunchbox system)业务,笔者对于上述公司如何使用高科技手段创新物流业务非常关注,目前尚不确定这些公司能否在印度市场长期存在下去。

  汽车数据的价值

  目前大量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开始涉足OBD-II(车载自动诊断系统)适配器业务,许多公司为互联汽车软件应用提供了开发平台。其中较大的市场参与者有Automatic、 Mojio、Dash以及 Vinli。而在基于硬件适配器的现有车载应用中,有代表性的包括依据行驶里程收保险费的汽车保险公司Metromile以及物流管理公司Automile。现在有如此多的汽车应用开发工具,是否意味着未来市场上会出现大量的互联汽车应用呢?事实上,现存的大多数汽车适配器厂商所提供的仅仅是诸如燃油效率计算器以及行车记录仪等简单应用,那么未来是否可以通过车载应用提取汽车数据或是将汽车连至物联网呢?或许关于汽车数据的创新不会是消费者的需求,而更可能是汽车行业相关企业端的需求。对于车辆操作以及状态的监控,可以帮助企业分析汽车保有量的变化、拼车业务的发展或是物流的需求。

  汽车保有量的尽头

  汽车保有量将会从根本上发生改变。在日常用车频繁的农村地区,汽车保有量依旧会长期存在。但从世界范围看,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人们有更多自由选择是否必须拥有一辆汽车。目前Turo、Getaround以及PP租车等网络租车服务可以帮助用户很容易地租到汽车或是拿自己的汽车赚钱。

  在旧金山,电动车租赁公司Scoote的业务遍布全城,用户的骑行范围可达25英里。此外Scoote还提供雷诺微型低速电动汽车Twizy的租赁业务,这一商业合作为汽车制造商和初创公司的合作提供了典范。起初Twizy仅仅是一款概念车,雷诺并没有想到其在美国市场可行。而Scoote在试图将欧洲的骑行文化带入旧金山时,意外发现了这款车型在美国市场的可行性。

  在机场,Silvercar以及Flightcar等初创企业改变了以往机场打车困难的痛苦体验。其为用户提供了无缝对接、高效透明的高档车接送服务。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短时汽车租赁市场,不仅有City Car Share以及 Zipcar这样的初创企业,也有诸如Audi at Home以及BMW Now等大型汽车租赁公司。现在,这个行业甚至出现了自己的专用术语:“共享”。

  自动驾驶汽车的发展

  如果没有自动驾驶汽车,整个互联汽车行业就谈不上完整可言。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来说,绘图技术、车载通信技术将会对其发展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Quanergy通过低成本的3D激光雷达传感器颠覆了整个激光雷达市场。以往激光雷达产品的主要问题是价格非常昂贵,售价从8000美元到800000美元。此外其零部件经常错位。而在2016年Quanergy推出了售价仅为250美元的一体化激光雷达,这将时机器感知周围环境更为便捷。

  通用公司近期收购了汽车售后零部件制造商Cruise Automation。后者开发了可将奥迪A4以及S4转换成自动驾驶汽车的专用售后组件。Cruise Automation也是加州机动车辆管理局主导的自动驾驶汽车研发项目Autonomous Vehicle Tester Program的十三个参与厂商之一。此外,Cruise Automation最近宣布正在与Lyft进行合作,将于2017年为乘客提供自动电动专车服务。与此同时,Peloton使用测距雷达以及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协调卡车自动成队行驶。这种自动化的行驶技术有助于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通行效率、安全性以及燃油经济性。

  为配合自动驾驶技术的创新步伐,地图服务行业需要更为详尽和实时更新的地图。诸如业内公司HERE正在专注于更全面的地图数据收集,其已经细化到道路标志以及停车位置。

  研究机构Stanford Revs Institute对一些诸如Shelley以及Audi TTS Coupe等高性能跑车在极端条件下的高速自动驾驶进行了专项研究。而其研究项目Marty则是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对漂移的应急处置。此外,关于自动驾驶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自动驾驶汽车的道德问题。Stanford Revs Institute还与哲学家进行合作,在现场对自动驾驶汽车多次测试类似于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的相关规则,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操作规则是否能够遵守交通法规、最大限度地保证乘客安全。

  若要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在何处以何种方式接触自动驾驶汽车,笔者认为我们将首先看到成排行驶的自动驾驶卡车或是在专门为自动驾驶技术设计的社区看到自动驾驶汽车。在可预见的将来,在自动驾驶汽车向大众普及之前,互联汽车依旧是市场的重点。

  分心驾驶以及安全性

  尽管车载技术和信息娱乐已经有了诸多改进,但移动电话依旧是驾驶员最主要最常用的车载设备。现代社会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已经成为交通安全的巨大威胁。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运输研究所研究表明,开车时驾驶员发短信将使发生事故的风险提高23倍。最终的完美解决方案仍是自动驾驶汽车,但在此前,我们需要有可行的替代解决方案。

  现在,无论是汽车制造商还是电信运营商,都没有找到能够阻止驾驶人员在开车中使用手机、保持驾驶注意力的有效方法。现有的语音操作技术和抬头显示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依旧会引发分心驾驶。值得注意的是,Road Rules所采用的自动执行(譬如自动回复短消息)能够有效避免驾驶员在开车时使用手机。

  展望

  一直以来,交通运输行业一直由传统行业所主导。但现在,互联汽车已不再是一个时髦词汇或概念。这创造了新的市场空间、新的市场参与者,而且这些新兴公司与传统企业的战略合作关系正在全面铺开。在未来五年内,我们将看到:

  机器学习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应用于互联汽车行业;

  汽车数据,特别是用户的通勤习惯,将会被市场用于向消费者推销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苹果以及谷歌将通过自己的信息娱乐平台不断提升驾乘体验,并可能推出自主的汽车产品;

  谷歌、特斯拉或是Lyft,终将开发出真正的自动驾驶汽车。

  (2016-05-13 09:25:33)

沃伦·巴菲特与比尔·盖茨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3日早间消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和比尔·盖茨(Bill Gates)接受CNBC采访时表示,无人驾驶汽车的到来将终结汽车保险行业。

  “毫无疑问。”巴菲特说,“任何增强汽车安全性的技术都对社会有益,对汽车保险行业不利。但无论如何,汽车保险行业一直都在努力提升汽车的安全性。他们推动了安全带及其他安全措施的普及。但如果没有事故,也就不需要购买保险了。”

  这种转变的前奏已经出现。今年早些时候,美国20家领先汽车制造商达成了一项自愿协议,到2022年将自动紧急刹车变成所有汽车中的标准配置,而美国高速公路保险协会( 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就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动紧急刹车被视作无人驾驶汽车普及的关键元素,而针对此项功能展开的早期研究显示,它可以将追尾事故减少40%,而在那些无法完全避免的事故中,自动刹车至少也能降低事故严重性。

  但盖茨认为,无人驾驶汽车可能还需要再过15年才能对整个保险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即便是到那时,哪怕是最激进的无人驾驶汽车公司也承认无法完全避免交通事故。

  在整个汽车保险行业遭到沉重打击之,立法者、保险从业者和消费者需要共同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如何在涉及无人驾驶汽车的事故中确定责任人。

  沃尔沃和奔驰高管去年表示,他们将在自家技术导致的事故中肩负责任,但目前为止,其他汽车厂商尚未跟进这种做法。

  巴菲特认为,无论何时出现,无人驾驶汽车技术都是长久以来努力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的过程中实现的最新成就。这些进步一方面得益于技术发展,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相关人士的不懈推动。

  “整体而言,这一趋势在过去几年实现了惊人的发展。”他说,“每百万英里行驶里程的死亡人数已经从15人下降到接近1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拉尔夫·纳德尔(Ralph Nader)……汽车变得越来越安全。当你开始提升驾驶员的安全性时,便会实现重大进步,这有朝一日将会实现。”(书聿)

  (2016-05-03 09:15:00)

分享到:

最新

热门

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