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桅:“一带一路”带来诸多机遇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导、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演讲。记者 罗嘉 摄

  华龙网5月11日12时10分讯(记者周梦莹)今(11)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网络媒体责任论坛”在渝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导、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教授受邀做主题为《信息丝绸之路的文化认同》演讲。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给包括中国在内的沿途国家带来了诸多机遇。

  “我在书里把‘一带一路’称为‘21世纪新的长征’,这个长征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就是我们要走向‘一带一路’沿线相对落后的国家,寻找发展的重要机遇,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文明和文化的复兴。”王义桅谈道,第一个机遇就是弯道超车。世界正从传统媒体、产业和全球化走向新媒体、新产业和新全球化。

  在王义桅看来,另一个机遇则是变道超车。“所谓的变道,以前的规则是他制定的,你只能按照他制定的规则在玩,今天我们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制定规则。”王义桅说,比如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EWTO,靠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共同努力,这就改变了发达国家所倡导的不合理分工局面,这就是所谓变道超车的机遇。

  王义桅认为,“一带一路”不是在重复近代以来你死我活的博弈模式,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今天的中国要开创一种东方智慧更大体系的包容。

  演讲全文

  我是重庆的女婿,非常遗憾这次不能吃到重庆的火锅。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我对这个题目的理解,正好学习了4.19习总书记的讲话。

  我们讲“一带一路”是21世纪的,最能体现特色的就是网络和信息化,所以我们作为网络信息的媒体人士,今天就是郑和、张骞,通过我们把“一带一路”传递到世界,把“一带一路”合作共赢的理念落地生根了,所以重庆在这方面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城市群的领先,非常高兴在重庆给大家讲一下关于这个题目的理解。

  在2013年我写了一本关于海上强国的书,也有英文版本,这是一些评价,一些发布的情况,这是在开罗书展上,这是在伦敦书展,也是在不久前马丁雅克的一个对话。关键是这本,5月底就出版了,叫《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本来我是讲这个题目的,“通”中国的智慧和“一带一路”的精髓,中医讲到通则不痛,所以怎么让它通,世界并不是平的,这是5月底就出版了。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提出来以后,不仅是中国走向了世界,中国重庆走向了世界,而且外国研究丝绸之路的这些作品现在得到了很大的发扬光大,比如说经典之作,瑞典的赫定提到了这样一句话“中国政府如能使丝绸之路重新复苏,并使用现代交通手段,必将对人类有所贡献,同时也为自己树起一座丰碑”,看起来“一带一路”就是中国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个载体。中国提出“一带一路”,是因为我们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所以国外就讲为什么要提出“一带一路”,而是世界需要新的公共产品。原来是美国代表所谓的国际社会或者西方提供这个公共产品,现在他们的能力和意愿急剧的下降,由于中国是工业化、现代化较晚的,但发展最快,所以中国的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最受欢迎的,比较适用于他们。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呢?中国古代很多智慧,比如说《史记·六国年表》就有这句话“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

  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一带一路”的一些重要设想。外国人对于“一带一路”的想法也有很多体会,我在《世界是通的》这本书里把“一带一路”称为21世纪新的长征,这个长征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就是我们要走向“一带一路”沿线相对落后的国家,寻找发展的重要机遇,最重要的是要帮助文明和文化的复兴。19世纪中叶,英俄等欧洲列强首先对中国西部边疆实行吞食政策,掀起了一股以地理考察为名的探险热。1877年德国人李希霍芬提出“丝绸之路”概念,在以后半个世纪中演变成一场对中国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浩劫,出现一系列所谓中国文明根在西方的“新发现”。背后折射的更深层问题是,欧洲人或者欧洲学界想要指明东方文明源自系。因为中华文明唯独未被西方征服,足以动摇进入环球航行时代以来的欧洲列强所标榜的“丝绸之路”。今天丝绸之路的复兴不仅是让中国的伟大复兴,也帮助了欧亚大陆很多古老文明,像波斯、像埃及、像两河流域等等共同的复兴,不再是中国梦。所以我在书里提到了“一带一路”是中国梦和沿线各国梦想融通的重要倡议,叫做“梦梦与共,天下大同”。

  所以这个过程中有一些机遇,我把它理解为几个机遇:第一个是所谓的弯道超车。世界正从传统媒体、产业和全球化走向新媒体、新产业和新全球化。近代以欧美百万、千万、亿级人口实现工业化为经验的西方话语体系遭遇当今几十亿级新兴国家人口在实现工业化的巨大挑战,普世价值的边界不断被厘清,这也为发展中国家从观念、理念上走出近代、告别西方,提出21世纪更具通约性、时代性和包容性的话语体系,实现软实力的弯道超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二是变道超车。所谓的变道以前的规则是他制定的,你只能按照他制定的规则在玩,今天我们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制定规则,比如马云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很多EWTO,电子商务这个WTO的规则要靠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共同努力,这就改变了发达国家所倡导的不合理分工局面,这就是所谓变道超车的机遇。为此“一带一路”的创新是共同创新的,是合作共赢的,是对近代以来西方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极大的历史性超越。这能做成功,决定了“一带一路”的成功,我们不是在重复近代以来你死我活的博弈模式,这种模式是不可持续的,今天的中国要开创一种东方智慧更大体系的包容。

  那么这几大机遇怎么实现?这就是我刚才讲了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就把中国所代表的新型国家,东方智慧所承载的对国际合作的新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获取更大的认同,超越了西方自我为中心的中心论思维方式。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21世纪的世界要看中国、看“一带一路”,我去世界各地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他们把很多美好设想都寄托在“一带一路”、寄托在中国身上。比如我去老挝,他们说中国能不能帮我制定法律等,所以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中国,寄托在“一带一路”上,所以丝绸之路是共同的历史记忆,两千多年的存在,现在要把它激活,相当于两千多年银行的存款利息要用起来,以前想用,但是可能技术、资金、条件上没达到。所以今天来讲要复兴的话,是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接下来我讲三个问题,首先什么是“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第一个是交通网络,以前叫铁公机,今天我们叫天变网,陆海体系,同时也是一个产业群,就像我们修高铁好象不赚钱,但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秘诀。同时也是一个最长的经济走廊,把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和欧洲连在一起,甚至辐射到非洲等等地方,最终形成一个欧亚大市场,投资贸易区,这是一个新的全球化,或者对全球化更加包容,原来的全球化是海上全球化,是畸形的,是服务于部分国家和人民,今天我们要让它服务于“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得很清楚,中国18个省份跟“一带一路”直接相关,所有省份都或多或少联系在一起。重庆正处在陆上、海上重要的枢纽地带,尤其是长江经济带,国内是通过长江经济带连在一起的。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并不是凭空来的,在很早以前就有所谓的欧亚大陆桥,中国提出最晚,但是影响最大,因为中国的视野更大。

  如果从世界地图来看,渝新欧铁路到了阿拉山口,往北边走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是旗舰工程,因为世界上四大洋、五大洲,最大的是欧亚大陆,被誉为世界岛,世界岛的核心在新疆。世界洋的核心在印度洋,把世界岛和世界洋的核心联结在一起的就是中巴经济走廊,缩短了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不仅是距离上缩短了,而且绕开了美国在印度洋和南海的军事基地,让中国进入中东、进入波斯湾缩短了这么长的距离,真正打通了大动脉,让中国真正成为世界性的国家,这是非常重要的战略通道。还有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昆明既可以往东南亚走的产业布局。海上当然还同时在进行,如果其他国家还有其他类似的设想,这些其他的线条都是其他国家提出的规划,有的已经存在,比如远东大铁路沙俄时期就存在,现在俄罗斯要帮助改造。中国的战略就是对接,把已有交通的、能源的、各种电信设施进行对接,中国的模式是借力太极,对接以后会形成一个规模系统的效应。中国把所有这些规划进行一个对接,形成一个规模系统效应,简单说来什么是“一带一路”?12345上山打老虎,共商、共建、共享三大原则,同时还有一个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包容的。互联互通、战略对接、国际产能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是四个关键词,同时还有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府服务、国际标准这也是另外的几个关键词,还有经济走廊等在书上都有详细的论述。

  从文化的角度来讲,“一带一路”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让世界更加安宁、更加发展,所以很多程度上是在分享中国的智慧,这叫命运共同体。一下让中国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比如习总书记在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命运共同体主张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命运共同体不管是强者、弱者,不管这个技术掌握在谁的手里,我们都生活在地球村里,这是人类的担当。

  今天我们提出怎么样衡量五通,这是六大经济走廊的一些布局,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多讲了,详细的产业布局、矿产、交通等等已经比较详细了,这是海上的。我们今天讲三步走,今年是非常关键的一年,我们要对“一带一路”进行高层论坛,把这个统在一起,原来在乌鲁木齐和泉州已经开了,形成共识,三大自贸区要完成,第二个阶段就是波罗的海、地中海、印度洋大动脉打通,到了第二个阶段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一百周年的时候五通基本要实现。

  我们讲信息丝绸之路体现了21世纪的特色,习主席也讲到了责任,“一带一路”铺到哪里,信息服务要跟到那里。鲁炜主任也提到了“一带一路”是21世纪的网络空间的互联互通最能体现“一带一路”的时代特色。“十三五”规划里特别提到了这样一些合作的机制,这些做法,包括经济走廊,尤其是强调了人文交流机制,把我们很多文化通过动脉、电子信息技术传播到世界,让更多的世界来分享一种共同的历史记忆,很多文化并不属于中国,是属于世界的。

  包括互联互通里制定新的规则,这都是发展中国家非常看重的。这是5G,中国和欧洲合作,引领5G的技术发展,所以中国已经不是所谓的后发优势了,在很多程度上有前发的优势。这是我讲的新疆,大家看新疆的时候还以为是个边疆,但是新疆五六个小时以飞到华盛顿,再往东可以飞到上海,再往南再飞到孟买,只有乌鲁木齐五六个小时飞到世界各地的经济区,这就是核心区,这是通过空中丝绸之路的方式来看。重庆我想也一样的,可以参照新疆的这样一个地位。

  丝绸之路的文化认同我们怎么理解,刚才讲了文化的复兴、文明的复兴,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出丝绸之路的复兴。大家知道古代的丝绸之路,我们说是商旅为主,贸易部在主导,主要是宗教文化的传播,甚至是难民,所以文化是最重要的。今天我们要把这个文化激活。贸易主要通过海上,而海上主要集中在大西洋。我们不仅是弯道超车、变道超车,我们还要帮助各个国家。

  世界经济中心千年后回归东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走过了十几年,超越了几百年,权力中心从东方转移到西方的逻辑,所以我们千年等一回,顺应了人类文明大的周期,推动了欧亚大陆重回中心地带。要创新人类文明,实现全球再平衡。

  我把全球化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原来的古代丝绸之路,东西方之间那个时候就是世界,后来欧洲开放了海洋的全球化,那个叫部分全球化,今天“一带一路”开创一种更加有包容的全球化,让内陆国家搭上快车,消除全球的贫富差距,很多时候动荡观就是因为不平衡发展造成的。让中国一下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只有对人类进行更大的担当,符合人类发展需求的,中国的“一带一路”才能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所以我称为第二次地理大发现,也是中国国际产品的提供。

  比如中国在脱贫致富、扫盲问题上,中国做了很大的贡献,实际上68%脱贫来自于中国的贡献,世界上还有九亿人没有电,印度就有三亿,中国电网长距离、特高压输电网,这就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现实支撑和产业基础。

  最后简要汇报一下我们的一些建议,第一个一定要强调“一带一路”是大家的,丝绸之路也不是张骞、郑和,是共同开发出来的,我们不要老是强调中国。大家到泉州海上博物馆去看,门口处理了一个雕像是白图泰的,中国已经是文明古国,不用争议,你要让这些弱国展示他们的历史,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比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更加感召人。所以我们以前讲都是东西,我们睁眼看世界看的都是西方。

  超越中国,同时要超越古代,所以基辛格说了这样一句话“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要超越历史,关注当下,引领未来。中国应在国际场合大力宣扬“一带一路”帮助实现联合国后发展议程,倡导中国梦与世界梦相通。

  很大程度上“一带一路”有巨大的合作空间,比如说世界71%被海水覆盖,其中70%,也就是地球超过一半是国际海域、公海,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下中美,人类合作具有巨大空间,不见得去挖别人的墙脚。所以互联网发展给人类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想象空间,帮助人类实现共同的梦想,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宁可博弈。这就是我们引领的中国梦让更多国家实现他们的梦想,实现人类的和平发展梦想。

  这就是我们讲了信息网络责任,确立我们制度性的国际话语,这就是我们讲的怎么发挥中国古代的智慧,结合现代的智慧,比如中国人看问题都是辩证的,这才体现了世界的担当,所以这才是中国的崛起,谢谢大家!

分享到:

最新

热门

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