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之后只有它才能“救中国”:大基建+PPP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随着苏州、南京等强二线城市开始酝酿新一轮限购,房地产的政策牛市接近尾声。最迟一个季度之后,楼市将全面降温。

  随着苏州、南京等强二线城市开始酝酿新一轮限购,房地产的政策牛市接近尾声。最迟一个季度之后,楼市将全面降温。

  那么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稳增长靠什么?一则最新的政务新闻,向我们透露了玄机。

  今天(5月24日),李克强总理在武汉考察中央商务区地下综合管廊时说:

  要积极探索PPP模式,通过完善回报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地下管廊建设,有效避免城市路面动辄“开膛破肚”,消除“马路拉链”。

  此外,他还说:我们的城市在地下空间利用的深度广度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地下空间不仅是城市的“里子”,更是巨大潜在资源。

  总理的这两段话里隐含了两个主题词:大基建+PPP。

  什么是大基建?当然是指高铁、高速公里、机场、轨道交通、治污等,以及刚刚被总理提到的城市管廊,此外还有城市地下排水设施等等。

  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历来包括三大块:基础设施、房地产和民间投资。最近两年来,通过不断降准降息,以及出台各种利好,中国房地产投资下滑的趋势有所缓解,但由于库存量增大,投资增速回暖难以持续;至于民间投资,投资增速自去年12月以来出现雪崩式下滑。

  5月9日“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发言之后,货币政策、楼市政策、股市政策事实上都发生巨大变化。所以,房地产投资规模回落是无可避免的。

  这时候,能使“稳增长”可以迅速见效的方式只剩下唯一的一个了:基础设施。(改革当然更重要,但短期难以立竿见影)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近日就指出:不加码基建投资,中国经济将错失历史机遇。

  其实高层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当房地产再次降温之后,中国经济面临“一脚踏空”的风险。如果没有大基建为支撑,等待我们的是自由落体式的下滑,以及严重失业潮。

  曾有学者给中国经济开药方,认为短期最有力的刺激方式是给全体国民发红包,每人几千元,刺激消费。其实,这几万亿发下去,以中国目前的房价、社保等现状,相当一批居民会把钱存起来,而不敢消费。即便是消费,也未必能留下点什么,看看欧洲尤其是希腊就知道了。

  相比之下,大基建应该是更有效的手段。只要选好项目,不仅可以解决就业问题,拉动相关产业,还可以留下一批设施,对经济产生持续的正面作用。

上图:总理在武汉考察地下管廊。

上图:总理在武汉考察地下管廊。

  以此次总理关心的管廊来说,就是所有的城市的刚需。

  中国以前基本上没有管廊概念,只有一些集纳地下管网的“沟”而已。从此次总理视察时留下的照片看,作为试点城市的武汉,的确建立了比较像样的管廊。

  这种地下隧道式的管廊,可以将所有地下管网纳入其中,大大提高了城市抗灾能力和安全性。设计使用年限至少100年以上,每公里综合投资在1亿元左右。如果今年真的做到在全国大城市开工建设2000公里的管廊,带来的投资将达到2000亿元。

  此外,近期国家还宣布要修建500个通用机场,把申报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人口从300万降低到100万,在加上新开工的高铁,这几个大项目带来的投资就可能高达3万亿。

  所谓PPP,其是就是政府和民营企业联手搞大基建的模式。为什么要联手?一是解决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解决民间投资缺少项目的问题。围绕着PPP,政府将出台一系列举措,比如税收和金融政策上的支持。这样,也解决了政府最为担心的民间投资严重下滑的问题。

  可以想见,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将是“大基建+PPP”最风光的时候,大量提升城市价值、提高社会效率的项目会集中出台,这将带给民企巨大的机会,并给资本市场带来新的题材。

  【最新消息】今天傍晚传来消息,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2016年重点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显示出国家加快推进大基建的强烈紧迫感。下面是涉及到的28条公路的清单:

刘晓博:房地产之后,只有它才能“救中国”

【版权本文为刘晓博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并同时转载文后的二维码,否则视作侵权。更多交流,请加本号小编微信(ID:tttmoney7)】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天天说钱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分享到:

最新

热门

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