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技术给AI装上“眼睛”

“2018年2月在中山注册公司,4月毛坯厂房进行装修,五一节创业团队就上班了,7月份制造部分搬到中山,现在设备全部调试完了,只等环评和安评。”1月15日,深亮执行董事易崇菊告诉记者,他们在香港和深圳都有公司,中山工厂是公司的第一个规模化生产基地,也是公司首条6寸VCSEL芯片生产线。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前期筹备,深亮智能技术(中山)有限公司完成了首期生产线的调试即将进入投产。

为人工智能提供“眼睛”

在深亮的展厅内,记者看到由该公司提供各种波长和不同功率的VCSEL激光二极管芯片和模组,广泛应用于光通信、安防、机器视觉3D传感应用等领域。

易崇菊指着一幅发光光源简约史告诉记者,从燃烧、煤油灯、白炽灯、节能灯、LED灯,到激光光源,每一次光源更迭都带来产业链重塑。

“VCSEL是垂直于半导体衬底表面方向出射光的一种半导体激光器,激光是人工智能(AI)时代最佳光源,好比是AI的眼睛,电转换效率达40%以上。用这项技术产生的光源现在广泛应用于3D人脸识别、手机、智能家居等领域。” 易崇菊说。

早在1996年,VCSEL首次应用到光通信后,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尤其在短距离光通信领域850nm VCSEL成为了理想的光源之一。而在2017年,随着带有3D人脸识别功能的最新一代苹果手机的发布,VCSEL真正进入公众视野 。其中实现3D人脸识别的光源为940nm VCSEL,至此,由以光通信为主的850nm慢慢转向以应用于消费级设备为主的940nm VCSEL。

在易崇菊看来,VCSEL以其优越特性成为未来智能时代

的核心光源,为各方争抢的战略产业高地。

新亮是基于VCSEL激光技术的核心传感器供应商,掌握核心本源技术,致力于打破国外垄断,打造VCSEL“中国芯”。 其总部在香港,负责VCSEL芯片研发、海外市场以及总体营运;在深圳南山高新区设有子公司,负责应用研发和中国市场和销售。

在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龚俊强的引荐下,新亮公司高层通过考察后,立即作出将生产基地放中山的决定。“中山距离香港、深圳近,同处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地利之便。另外在中山考察时,正好火炬区有建好的厂房,利于项目加快上马。”易崇菊说,公司在火炬区设有VCSEL6寸GaAs生产线和模组产品的制造,拥有完善的工艺和制造团队,6寸生产线具有难度大、面积大、产品成本低等特点。中山工厂已建有VCSEL芯片产线、百级黄光超净间和千级芯片加工洁净车间。

自主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

深圳新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玉辉博士的名片背面印有“科技创造自由”六个字。

简简单单的六个字,道出了罗玉辉对科技创新的深度理解。他希望中山工厂尽快投产,以助力行业解决“卡脖子”的核心技术。

罗玉辉博士专注于激光技术领域,热衷科技研发。他曾经师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刘盛纲院士,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是香港中文大学高等光子学中心林清隆教授研究组博士后研究员。拥有全球200多个国家的多项专利,在光电领域,有多篇重量级学术著作,是全球量子技术方面的顶级专家。

2006年博士后出站时,罗玉辉有很多机会去大学和科研院所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但他却选择了自主创业,并走上一条依靠技术驱动企业发展的创新之路。

目前,深圳新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功自主研发并生产6寸940nm,光转换率高达40%的 VCSEL激光芯片,还用此生产了一系列应用产品,并即将量产。以VCSEL激光二极管为基础生产的激光照明器,发出的红外激光可应用于人机交互、汽车夜视、视频监控、机器视觉、安全光幕、姿势识别及人脸识别、激光医疗以及军事应用,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

罗玉辉告诉记者,中山工厂已组建了一支从设计、工艺开发、生产、品质、封装、应用等非常完整的团队。公司是靠自有的自主知识产权来驱动发展,如从最开始芯片的设计、工艺、封装、应用、模组等都是自己弄,都有专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中山工厂已申请了五项发明专利、一项软件著作权、三项国际专利。

“第一条生产线,已全部安装完成,现在只等环评和安评通过验收,希望当地政府能帮助我们加快完成这项工作,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促使项目尽快投产。如果中山确实很适合项目的发展,我们也计划在中山继续扩建第二条生产线。”罗玉辉说。

分享到:

最新

热门

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