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快车”驶进田间地头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

让“科技快车”驶进田间地头

让“科技快车”驶进田间地头

▲3月29日,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现代农业园区,工作人员正在查看多功能植保机的运行情况。该植保机集病虫害防控、倒春寒应急加温、设施环境智能监控等多项功能于一体,可通过手机监测温室环境及作物与病虫害情况,实现智能化管理。

让“科技快车”驶进田间地头

3月29日,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现代农业园区控制中心,工作人员通过物联网设备对园区智能温室、日光温室、组培室、大田重点研究区域进行实时监控。 本组照片由记者史晟全摄

□记者 董昌 任学光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

近日,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现代农业园区,绿油油的小麦试验田和一个个温室大棚内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在园区西北侧的马铃薯大棚里,从事马铃薯研究的研究员张淑青正带着她的科研团队边间苗边仔细观察马铃薯苗的长势。

“这是采用‘三模覆盖’技术种植的马铃薯,通过地膜、小拱棚和大拱棚,能够比其他马铃薯提前发芽、提早上市。错季生产,收益比以往能提高3到5倍。”张淑青还指着铺在地上的黑色细管说,他们不仅用了“三模覆盖”技术,还建有水肥一体化设施,每个环节都有科技作支撑。

张淑青的马铃薯研究项目,仅是石家庄市农业科技创新的一个缩影。大数据、遥感技术的快速普及,让农业不再“靠天吃饭”。生物农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让农业更加绿色。遗传改良技术的发展,让农业更加高产。近年来,作为石家庄市农业科技“领路人”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按照全市“一体两翼”农业农村工作总布局,正在探索一条农业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新路。

走出实验室,让农业高科技为农民增收

近日,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现代农业园区节水小麦试验田里,小麦研究员史占良正在指导工人进行农药喷洒作业。“咱们今天进行的是‘一喷综防’作业。”史占良说,这个季节进行施肥、浇水后,就要开展病虫杂草综合防治。

“节水、绿色、高效,是我们科技攻关的重点。”史占良指着身后的节水小麦说,他们除了研究节水优质高效小麦新品种培育,还研究小麦的高产节水配套技术,为小麦品种大面积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这块是小麦节水增产的样板田,一季小麦能节省两水,不仅节省成本,还切实保护了水资源。”

实施科技攻关,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国英介绍,2018年他们共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97项,其中国家级13项、省级50项。今年将立足节水小麦、饲用鲜食玉米、设施蔬菜、二季作马铃薯、大豆育种、林木花卉、设施果树等优势学科,开展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研究、鲜食玉米绿色高效安全栽培技术、设施果蔬绿色生产、设施蔬菜的物联网智能测控等30余项技术研究与示范。还将组装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等20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技术生产模式。新技术应用面积今年将达到200万亩以上,构建“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生产技术体系,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搭建科技平台,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

赵县现代农业园区的农业物联网系统是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搭建科技平台,实现农业品牌化、精致化的最好诠释。

在物联网中央控制中心,通过电脑打开物联网系统,大屏幕上可对每一个智能温室、日光温室、组培室、大田重点研究区域进行实时监控。

“通过感知系统还可以获取各个点上的环境数据,并进行远程自动化控制。”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现代农业中心主任李玉玲对园区5号日光温室的实时数据查看后,在电脑上按下一个快捷键,只见这座温室顶部的风机便转了起来。“除了这些功能,我们的农田智能节水灌溉系统,也实现了网络传输远程灌溉控制,专家们打开手机APP就能远程控制各自的试验田,很方便!”李玉玲透露,这套物联网系统还搭建了视频会商系统,实现了点对点、一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实时远程高清视频会商、信息传输、示范展示和远程培训等功能。

在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方面,该院还启动了河北省都市农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促使在绿色果蔬、观赏林木花卉、都市农产品加工、农业物联网、生态循环农业等学科研究与技术创新集成方面取得新进展。今年该院还将主动做好国家、省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推广站建设和重大农业科研成果展示示范承接工作。

今年该院还将利用国家级农业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河北省现代农业园区等平台,吸收20家农业科研院校和20家种业企业入驻园区,开展技术集成示范。积极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青年农场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带动1000人以上实现劳动就业。

共享京津资源,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在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现代农业园区的很多温室大棚和试验田内,总是会看到一些国字头研究所和北京、天津等地科研院所与园区合作研究的项目。

“开门办院是我们强院建设的重要举措。”田国英介绍,与高层次科研院所、科研团队和专家共建平台基地、联合申报项目、上下对接、学术交流等,不仅有力促进了该院的学科建设,也提高了全院服务现代农业的能力。

近年来,该院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联合开展了抗逆转基因小麦新品种培育、冀中南夏播区抗逆丰产宜机收玉米品种筛选、多用途油菜新品种引进筛选及栽培技术等多项课题研究。在蓝狐种质资源、高效饲养管理、水貂产仔成活研究等方面,还与中国农科院特产所、天津农学院开展了合作。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还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把赵县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创新基地为契机,双方联合开展了设施蔬菜、设施果树、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等多项关键性技术攻关与展示示范。去年还新建了20座冷棚,改良了20亩露地蔬菜大田,展示了16大类431个蔬菜品种,联合召开了京石蔬菜产业对接大会,蹚出了一条京石合作的新路。

今年,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还将积极与中科院遗传所、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院校在小麦、棉花、玉米、马铃薯、蔬菜、特种动物、循环农业等方面研究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合作,力争联合开展科研项目10至15项,切实提升全市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

分享到:

最新

热门

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