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2》制片人张平:这一季更强调对食物和人的凝视

暌违一年半,由腾讯视频出品,稻来传媒、企鹅影视联合制作的《风味人间》第2季,4月26日晚再度回归。延续第1季时雷打不动攒下的“约会意识”,第2季共8集依旧安排在每周日21:20更新一集。第1集《甜蜜缥缈录》的主题,是千百年来人类灶台上必备的调味品“糖”,首播即斩获豆瓣评分9.4。另据悉,该片已在浙江卫视同步播出。

夏伟制作四川坝坝宴

夏伟制作四川坝坝宴

开播前,陈晓卿特为录制一段视频,“我审片的时候常看着窗外,外面人们行色匆匆,都很紧张。而我们片子里人们还在握手,还在拥抱,还在亲吻,还在很多人坐在一起推杯换盏……”尽管这一季拍摄于2019年,节目制作后期还是受到了年初疫情爆发的影响。对观众而言,唯美的画面与熟悉的解说早已浑然一体,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在进棚前还是有些担心。“没办法,纪录片制作就是个团队协作,李老师最后还是来了。”制片人张平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张平曾执导了第1季的第1集《山海之间》。作为业内资深的纪录片导演,之前她在中央电视台担任《见证》栏目编导,并参与了国内第一部自然类纪录片《森林之歌》的制作,作品还包括《一个时代的侧影》、《现象1980》。

制片人张平

制片人张平

此番摄制,《风味人间》原班人马可谓再度回归,陈晓卿、李勇担纲总导演,朱乐贤、张平担任制片人。从西藏雪域到宁波盐田,从尼泊尔到挪威,从悬崖处的甜蜜到深海中的珍馐,节目组几乎走遍了中国各地和全球五大洲。《甜蜜缥缈录》开篇就把镜头伸向了喜马拉雅山南麓的猎蜜人,凌空无凭的飘荡,巨蜂蜇人的袭扰,只为获得蜂蜜中的上品食材“崖蜜”。除了美食类纪录片里鲜见的视觉奇观,浓厚的人文观照也是这档节目的应有之义。当镜头来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呈现当地的甜品美食巴克拉瓦(一种果仁蜜饼)时,小说家帕慕克的话适时出现在屏幕上角,“让一千万人聚集在伊斯坦布尔的,是生计、利益和账单,但支撑茫茫人海的只有一样东西……”而当呈现过苏州葑门南塘特产鸡头米(新鲜芡实)后,汪曾祺的“鸡头米老了,夏天就快过去了”,又令口舌生津的观众心头莫名袭来一阵忧郁。

沸腾的巴克拉瓦

沸腾的巴克拉瓦

【对话】
在“撞食”的理念上,多一点表现
澎湃新闻:第一季播出后,团队收到了哪些反馈?在第二季上有哪些调整?
张平:如果单看观众反馈意见,你发现这个事儿本身就众口难调。有的人觉得第一季里面人的故事多了,食物的部分少,还有人说更想看到人的故事,这完全因人而异的。我们秉持的观点其实一直没变,就是从食物出发,然后看到人,不是单纯呈现美食,做的还是纪录片,一档偏人文地理的美食纪录片,就要让大家看到人的生活。第二季还是在秉持这种理念。
澎湃新闻:介绍下这一季的拍摄流程,谈谈你们要做哪些功课?
张平:制作流程还是先从案头工作开始的,在查找资料阶段确定这一集的主题和结构。之所以把糖这个主题命名为《甜蜜缥缈录》,并作为这季的第一集推出,还是看到了糖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很多专家都就此做过很深的研究。比如季羡林老爷子的《糖史》,西敏司(Sidney W. Mintz)的《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前人的这些梳理,给了我们一个看待糖的大视野,也确立了这一集呈现该有的格局。具体到内容串连上,肯定还是从食物本身满足生存之需的层面,上升到口舌之欢,最后再上升到感情层面。《风味人间》第2季50%是在海外拍摄。第一集涉及到的域外拍摄就有尼泊尔,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和马来西亚。

马全林夫妇采摘鸡头米

马全林夫妇采摘鸡头米

澎湃新闻:从第一季起,《风味人间》就展现了“东情西韵”的比较文化视野,能不能再具体谈谈这点?
张平:在《风味人间》的第一季中,我们找外国食物的出发点,还是从中国食物对应这个角度出发的,要么相同,要么不同,观众会通过同样的食物,看不同地方人们的做法,或是心有灵犀殊途同归,或是完全南辕北辙,一件事儿在两个思考体系下的不同读解,这本身就是特别有趣的点,也体现了世界的差异性和多元。第二季我们会在“撞食”的理念上再多一点表现,找更多契合的点,有些文化比较的思考,可能观众本来就有所思,那恰好给到他们一个具体的抓手。
澎湃新闻:在此次拍摄层面,加重了超微摄影和显微摄影的比例,由此对食物的呈现有哪些助力?
张平:我们这一季还是跟中科大“美丽科学”团队合作,其实在上一季,已经开始涉及微观部分的呈现了,此次是在这个基础上有所延续,这会有助于呈现对于食物的凝视或者说审视,带给观众更新鲜的知识性信息,观众会看到更多的角度和画面,从而会激发好奇心。另外这一季还增加了超高速拍摄的尝试,如果说显微是把空间的次元壁打破了,超高速突破的则是时间。从这两个层面上,都拓展了节目本身的维度。

流淌的崖蜜

流淌的崖蜜

保证节目本身的“干净”
澎湃新闻:第二季第一集开篇便呈现了食物采集的“奇观性”,能否介绍下此次拍摄?
张平:第一集开篇就来到尼泊尔喜马拉雅山麓的米亚格迪,听说他们到了加德满都后,先要换乘小飞机,再人拉肩扛独步走到当地人的村落。这还只是辛苦,拍摄阶段就十分危险了。猎蜜人是在两百米的悬崖上作业,摄影师也要在相同的高度悬空拍摄,期间还没有办法固定自己。猎蜜人“捅”了蜂窝之后,巨蜂蜂拥而出,当地人可能长时间接触,多少有些免疫,他们的防护很简单,但摄影师必须穿上厚厚的防护服,在拍摄的时候,脸经常会磕碰到机器,因为会忽略脸前还有防护罩。现场有两名摄影师,一个吊在中间,还有一个在悬崖顶上向下俯拍。无人机拍摄没有办法实现那么灵活的画面捕捉,山风也会对无人机有影响,现场会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还是要靠摄影师的经验和技术来处理。
澎湃新闻:在呈现扬州早餐 “翡翠烧卖”、“千层油糕”时,镜头伸进了蒸汽缥缈的笼屉,如何完成这样的拍摄?
张平:油糕拍摄最大的难度是,一旦镜头进去之后,热气会往外跑,食物本身就不容易膨胀,同时镜头会被蒸汽给糊住。想出来的办法就是用小风扇,把贴近镜头的蒸汽吹跑,这样给镜头留一个小角度来拍摄。

油糕制作中的糖肉

油糕制作中的糖肉

千层油糕

千层油糕

澎湃新闻:拍摄食物时机很重要,食材本身也有自己的生长规律。
张平:这一季只要是涉及到的食材都要赶季节,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所有的外拍导演,其实都很紧张,可能还没有完全调研完,但有的内容必须开始拍了,错过时间就会再等一年。还说开篇的巨蜂蜜蜂,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有的,只有春季去采摘。而且当地人都明白一次只取一半,才能万世不竭的道理,不可能配合你们再去一遍。

蘸着蜂蜜的馕

蘸着蜂蜜的馕

澎湃新闻:《风味人间》在同类节目中风评口碑都遥遥领先,在面对一些商业合作的意向时,你们会如何做?
张平:还是要保证节目本身的“干净”,观众最看重的是节目品质,我们一以贯之的理念也是如此。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大师、大厨,都是我们的拍摄对象,他们各有各的本事。上一季时也有人问过,你们拍了一些很家常的食物,也拍了一些很高端的食物,怎么选择?其实美好的食物都是一样的,都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受,在我们看来都是一视同仁的,当然具体到拍摄的角度不太一样,大人物我们可能会“放小”,小人物“放大”。
澎湃新闻:我注意到,每一个部分结束,都会给食物和作者一个定格特写,这种呈现好像类似杂志拍片的操作。
张平:没错,我们这一季会比较格外强调对食物和人的凝视。虽然此前这也是我们的规定动作,但这一季观众会非常明确地感受到,不管是人物,还是食物,都会出现像标准照这样的“定格”。我们希望在影像设计上展现出对食物和人的尊重。比如说食物做完了以后的呈现,会给到一个凝视感的镜头。包括对人,不见得是片子里面的叙述性镜头,但会有一个对人的凝视。比如在采蜜这部分中,在悬崖下等待的老爷爷,还有村子里吃到新鲜蜂蜜调配食物的孩子。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分享到:

上一篇:上一篇:坚果 核桃 杏仁 瓜籽 榛子 腰果 开心果

下一篇:下一篇:这个萝卜11斤

最新

热门

随机